寶寶夏天手腳冰冷,與以下幾點養護誤區密不可分。
? 誤區①:
看見寶寶出汗多,就讓寶寶盡情吹風扇空調,想給寶寶馬上止汗降溫。
? 誤區②:
盛夏季節,為了讓寶寶不上火、解解暑,涼茶、西瓜、綠豆湯、冷飲輪著吃。
? 誤區③:
動不動就“光膀子”不穿上衣、光腳丫,睡涼席,各種貪涼。
總有家長踩了以上這幾個“雷”。尤其是陽虛寶寶,寒涼的“解暑”食物下肚,要動用自身的陽氣去“暖化”,只會讓寶寶的陽氣損耗更甚,體內虛寒的本證更嚴重。
那腎氣虛、陽虛的寶寶,如何養護才不會“涼涼”呢?
手腳冰涼、多汗的寶寶,大多脾胃易受損,最適合吃溫補平和、易消化的食物,以改善胃陽不足、脾虛的癥狀。
? 推薦食物:
粳米、糯米、燕麥、番薯、無花果、花生、廣東菜心、花椰菜、南瓜等。
夏季盛產的荔枝、芒果等溫性水果,也可以適當給孩子吃幾口。
陽虛寶寶忌食過于滋膩、難消化的食品和性偏寒涼、生冷的食品。
陽虛質的寶寶,要格外注意保暖穿衣。
在春夏季,要注意給寶寶培補陽氣;到秋冬季氣候轉涼的時候,又要避寒就溫。
夏天在室內空調房穿衣,我建議備好小襪子和小披肩。
防止寶寶打赤腳寒從腳下起,也避免冷氣直吹到頸部著涼。
“動則生陽”,不無道理。
據我觀察,居家隔離久了,來看診的寶寶普遍臉色不太好。
小兒的“稚陽”,要通過跑跳逐漸壯大起來。
但是動得過多,又有可能津液流失多,過于損耗陽氣。家長一定要把握好度。
陽虛寶寶的運動量,建議每天散步20~30分鐘就夠了。
上周有家長在群里提問:陽虛寶寶能不能通過多游泳補陽氣?
其實是不太建議的。游泳屬于全身有氧運動,對健康寶寶來說比較適合。
但如果陽氣本身偏弱,游泳的消耗就過大了。
此外,陽虛寶寶還要格外注意休息,睡好子午覺。若是睡眠時間不足,也會導致陽氣虧損。
家長還可以給陽虛寶寶用艾葉、紫蘇泡腳驅寒,1周1次。
食療方面,我介紹過一種熱乎乎的茶飲,很適合暑盛時、長期吹空調、手腳冰涼的寶寶:
材料:生姜5g,紅糖5g。
做法:生姜下鍋,加2~3碗水,煮沸后放入紅糖即可。分次服用,1周1次。
功效:驅寒溫陽、開胃健脾、溫補氣血。
適用年齡:3歲以上消化好、無病痛時可飲。蠶豆病可服。風寒受涼后可飲。
但炎炎夏日,也不能只讓寶寶吃進補、溫熱的食物,家長可以在清熱的基礎食材上,輔以幾味性平、性溫的食材,消暑解乏的同時,也不加重孩子的虛寒之癥。
比如,我不建議寶寶常喝有點寒涼的解暑綠豆沙,但可以紅豆、綠豆一起煲糖水,其中綠豆的分量少一些:
材料:紅豆20g,綠豆10g,蓮子10g,冰糖少量。
做法:材料下鍋,加約3碗水,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約30分鐘至豆子軟爛,加少量冰糖調味即可。
功效:解暑生津,養心安神。
適用年齡:3歲以上寶寶可服。蠶豆病寶寶可以服。